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应邀参加2025年广西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活动

日期:2025年05月14日 来源:文学院 作者:吴桐 摄影:文学院


5月12日上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在广西展览馆正式启动。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应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邀请,参加活动周社科集市。

启动仪式现场

社科集市活动现场

研究中心活动展板

活动现场,陆晓芹教授团队与周卫副教授团队联手研发的“基于时空实体关联模型的广西非遗传承保护系统”利用前端技术对多项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建档,是本次参展的重点展示内容。现场展板呈现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管理平台首页图,介绍研究中心推出的“壮瑶语库”微信小程序、壮侗语族资源数据库及档案数据平台。在语言数字化保护板块,康忠德教授团队联合人工智能学院开发的“广西民族语言多模态语料库”,收录壮语、侗语等12个民族语言的语音、文本及影像资料,同步推进“语言学智能体”项目,致力于实现民族语言的智能教学与文化传播。此外,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展区工作人员还现场介绍了何山燕副教授团队启动的“国际中文智能体”项目。项目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聚焦东盟国家特色,构建多语言交互模型,展现智能技术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潜力,持续深化中国与东南亚的语言文化互动。

据悉,研究中心未来计划进一步深化跨境语言数字化抢救、多语言平行语料库建设等,通过开设“语言学+数字技术”微专业,培养精通东盟语言和AI工具的复合型人才,为“一带一路”文化外交提供智力支持,推动区域文化研究的智能化转型。(初审:朱映运 复审:吴先源 终审:陆晓芹 编辑:杨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