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教育 > 正文

夯实学风建设,培育创新成果——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卓越人才实验班三项目 获推荐为2024年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

日期:2024年06月20日 来源:文学院 作者:谢冰冰 廖晴 李紫钰

6月19日,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拟推荐立项名单在广西民族大学官网公示。文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卓越人才实验班共有三个项目获学校推荐为自治区级立项。

“文化+美育”的探索实践

由廖晴负责的“顶蛳山文化融入广西驻邕高校美育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聚焦广西驻邕高校的美育现状,挖掘广西极具代表性的史前文化类型“顶蛳山文化”的审美内涵,致力于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美育实施,弥补史前文化在高校“美育”行动中的文化空缺,提升新时代青年审美素养,坚定文化自信,激发青年人创新创造活力。该项目从去年11月酝酿至今年6月,团队成员既受益于课堂内外相关研习、竞赛活动的启发和滋养,也在团结协作中增强了对以项目式、团队化进行创新性学术研究的认识和能力。

111FE3

团队于2024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前往顶蛳山遗址博物馆调研

项目负责人廖晴表示:“申请项目立项与推进项目开展是一种综合性的考验。项目以学术实践为主线展开深入研究,团队需要融合不同学科特色对顶蛳山文化审美内涵和美育功能进行分析,要求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和实践调研相互作用、互相促进。非常感谢杨荔斌老师、汪美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开拓了学术科研的视野,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文化+公益”的传承创新

由李琳彤负责的“依托大学生公益课堂宣传北流地域文化的传承研究”项目,立足于对北流地域文化的传承,以北流大学生公益课堂为宣传与执行媒介,旨在提高北流文化的宣传力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队成员利用在北流桂塘社区公益课堂试点讲授《在晨光中走进北流人物风采》,将汉语言文学和北流地域文化有效结合,并通过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现状和问题,为项目的有效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14036E

李琳彤于2024年寒假参与北流市桂塘社区大学生公益课堂活动

项目负责人李琳彤说:“能通过项目结合专业进行文化研究,脚踏实地为家乡文化宣传做出贡献,我非常开心,后续将会和北流义工协会负责人进行交流合作,当地负责人邹老师表示支持和鼓励,愿意在暑假进行落地实施。这一成果,要感谢廖华老师的指导、杨荔斌老师、蒙银菊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凝聚着我们团队每一位成员的智慧和汗水,是我们共同努力、团结协作的结晶。

“文学+微电影”的持续开拓

由李紫钰负责的“‘文体转换’——微电影剧本创作工坊”项目,以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核心,以各类文学作品为剧本改编基础,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微电影剧本,项目团队将通过学习掌握优质微电影剧本创作的思路与技巧,深入研究各类文学作品改编成高质量微电影剧本的可行路径,归纳总结出具有实操意义的改编模式,从而帮助大学生进行微电影创作以及为高校课程提供具有实操意义的模范案例。该项目是对外国文学名著改编微电影实践体系的持续开拓,探索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66C3D

“文体转换”——微电影剧本创作工坊海报

项目负责人李紫钰认为:“尽管项目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团队成员都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对“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推进项目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感谢李忠敏老师的指导,在接下来的项目推进过程中,大家也依然将会保持对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的渴望,保持对文学改编微电影剧本创作的热爱,共同推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2022级汉语言文学卓越人才实验班的高端学术型人才培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适应新时代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在“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注重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积极投身到学术研究和创新训练之中,在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促进优良班风、学风的建设。(初审:杨荔斌 复审:范潇潇 终审:陆晓芹 编辑:许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