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文学院顺利举办第二十期“和园论坛”学术沙龙活动

日期:2024年11月29日 来源:文学院 作者:韦萌 易汝玺 摄影:叶佳灵


11月26日晚,文学院第二十期“和园论坛”学术沙龙活动在文综楼1106教室举行。此次学术沙龙主题为“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由廖华教授担任指导老师,李惠玲教授、李谟润副教授、吕湘颖博士生担任点评嘉宾,2023级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八名硕士研究生进行汇报。本次活动由钟莎莎主持,文学院部分研究生到场参加。

活动现场

论坛中,八名同学围绕“文学地理学”这一总概念依次分享研究成果。金龚磊从“夜郎”意象的生成、夜郎对李白生命内涵的影响、二者符号化的意义及现代价值等方面论述李白与夜郎的双向互动关系。淡晖亮从乌蛮滩文学景观以及伏波庙人文互动入手,分析乌蛮滩书写承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意义。张婧分析《拙政园诗集》中有关江南、北地的书写内容及二者异同,探究诗集背后的精神根源。廖嘉越从阮攸诗歌中“猿”“鹤”“鸥”“麋鹿”“鸿雁”等动物意象入手比较中越诗歌情感,并分析动物意象在跨文化表达中体现出的情感共通性。罗丽梅从版图还原、场景还原、精神还原三方面分析况周颐诗词构建的文学图景并探讨其诗词的精神象征,揭示了况周颐诗词深层内涵。杨爱华分析了《游东湖记》中涉及的地域文化景观及其创作缘由与文化价值。梁华清提出《粤西文载》展现了广西地理空间丰富性和文人情感表达多元化,体现了广西山水文化的独特性及城市文明建设成就。钟莎莎通过分析《岭南逸史》中体现的岭南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文化氛围,发掘其中寄寓地对岭南理想社会的呼唤及对民族团结的期盼。

在点评环节,吕湘颖博士、李谟润副教授、李惠玲教授从选题选本、论文写作、学术规范、现实意义、研究创新性等方面对论文进行了综合点评,并针对同学们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廖华教授进行总结,她肯定同学们的研究成果,希望大家能够结合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争取早日发表。

廖华教授点评


师生合影

最后,廖华教授为点评嘉宾颁发感谢状,李惠玲教授为汇报同学颁发证书,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和园论坛”是文学院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该论坛自2021年9月启动,距今已成功开展二十期。论坛一直以开放、专业、自由的学术交流为核心,目的在于帮助研究生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扩宽学科视野,提高创新能力。今后,文学院将继续秉持论坛创立初心,鼓励学术交流,提高学术科研水平。

(初审:廖华 复审:何山燕 终审:陆晓芹 编辑:梁子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