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6月,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2020级毕业生黄鸿娇,作出一个坚定的选择:加入百色市“三支一扶”计划,成为靖西市渠洋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一年多来,她在社保窗口辛勤耕耘,走村入户倾听民声,用真诚与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来自民大人的青春能量。
从校园到基层:在挑战中扎根。初到渠洋,考验才刚刚开始。陌生的方言、复杂的事务、学生到基层工作者的身份转变,都让黄鸿娇感到压力。一次随村干部入户走访,她因不知如何与群众打交道而局促不安。但也正是从那一天起,她明白了基层工作不仅需要热情,更需俯身学习的谦卑和智慧。
她没有被困难吓退。社保窗口是她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但她的工作远不止于此。政策宣传、党建协助、防汛防火、纠纷调解……基层没有“容易”二字。“雨天防洪,晴天防火”,是她对这段日子最真实的描述。
黄鸿娇工作照
以真心换信任,在琐碎中成长。基层工作中,群众的不理解甚至质疑时有发生。有人因材料不全办不成业务而大发雷霆,有人醉酒闹事冲进办公室……面对这些,黄鸿娇也曾委屈、害怕,但她始终选择冷静与耐心:“不会因困难动摇初心。”每一次为群众切实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就感,远大于挫败。
她主动学习当地方言,打破沟通壁垒;她虚心请教同事,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渐渐地,她不再是最初那个忐忑不安的毕业生,而是能独当一面、从容应对各类突发情况的基层工作者。
黄鸿娇走访村民
服务期满,初心不改。如今三百多个日夜过去,黄鸿娇已从惶恐走向自信,从“尝试”走向“坚定”。谈及未来,她目光坚定:“我想继续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务。”
她也向学弟学妹发出呼吁:“勇于尝试,勇于提问,勇于表达。”在她看来,基层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唯有勇敢拥抱未知、勤于反思、敢于试错,才能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青春。
黄鸿娇工作照
那方小小的便民服务窗口,见证了黄鸿娇的蜕变,也映照出千百个家庭的期盼。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她却在一件件琐碎小事中,让“为人民服务”变得具体而温暖。青春有限,但她相信,唯有扎根泥土,才能真正沉淀生命的重量,为乡村带来生生不息的力量。
(初审:朱映运 复审:吴先源 终审:陆晓芹 编辑: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