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南京大学陈恬教授应邀到我院开展“城市作为剧场”学术讲座

日期:2025年06月23日 来源:文学院 作者:蔡洲 摄影:姚玥


6月18日下午,文学院“言文行远”学术讲座第一百三十四讲在博文楼204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城市作为剧场”,由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教授、系主任陈恬教授主讲。文学院部分师生到场参加,讲座由广西民族大学杨逸云博士主持。

陈恬教授进行教授

陈恬教授以20世纪先锋戏剧实践为切入点,探讨非传统剧场空间表演的政治与社会意义。她指出,传统剧场建筑中的“舞台-观众”二元结构强化了权力关系,而走出剧场的表演则通过重构空间,挑战了既定秩序。陈恬教授以理查德·塞拉的争议雕塑《倾斜之弧》为例,强调作品与场所的共生性;又以《等待戈多》在灾后新奥尔良的实景演出为例,说明环境如何赋予戏剧新的现实意义。此外,她分析了“非地方”,如机场、连锁酒店等的匿名性特征,并介绍德国剧团“里米尼记录”的《遥感城市》项目如何通过观众参与,揭露城市规则背后的权力逻辑,激发对空间正义的反思。陈恬教授强调,城市作为剧场的核心是寻找空间的另一种可能性,让观众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推动城市变得更公平、合理、宜居。

讲座现场

在交流环节,有学生向陈恬教授提问:“现代剧场建筑是否隐含精英主义意识形态?这种空间会如何重构表演内容?”陈恬教授回应称,剧场建筑确实承载权力关系,例如古典剧场单点透视设计默认国王视角最优,而当代大剧院的选址和票价结构也无形中排除了特定群体,空间本身会强化或消解作品的社会批判性。另一学生问道:“特定场域表演如何实际改变城市权利结构?还是仅停留在观众反思层面?”陈恬教授以蛇口戏剧节为例,指出这类实践能通过激活非常规空间引发公众对城市资源的重新想象,但根本性变革仍需结合具体政策和社会行动。

陈恬老师在现场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杨逸云博士总结指出,陈恬教授的讲座让大家深入了解了城市空间与戏剧表演的深层联系,以及戏剧在城市空间中作为行动和改变力量的意义,鼓励师生进一步思考城市作为剧场的更多可能性。

陈恬老师与我院师生合影

(初审:朱映运 复审:吴先源 终审:陆晓芹 编辑:谢宇茵)